我國滌綸短纖出產設備市場成長分析,容量規格也在不竭增加,產物品種也浮現出了多樣化成長的趨向,此刻已經有多家企業可以出產日產200噸 滌綸短纖出產線。某種意義上,中國滌綸短纖維出產線成套設備的成長也代表了世界滌綸短纖維出產線成套設備的成長程度。很多業內專家談道,中國近年來無論是 化纖設備的制作技巧仍是產物出產數目的成長速度都十分令人驚奇。
通過系列的培訓學習,公司有效地提高了員工的素質,激發了員工參與管理的熱情,使企業生產、技術、質量、成本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極大地減少了企業內部的浪費,采購和生產成本下降近5%,企業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步提升。
對于明年的市場形勢劉群信表示明年總體發展環境不會有太大改觀,國際經濟形勢依舊嚴峻,行業及市場形勢不會有太大變化。市場仍將處于不穩定狀態,這種形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幾年。這樣的市場形勢,必然會出現行業的優勝劣汰,而我認為,紡機行業的洗牌,有利于推動行業更好地發展,優勝劣汰是必然趨勢,合理有效的良性競爭才能推動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淘汰的是產品低端、裝備落后和惡性競爭、經營不善的企業,通過洗牌將優化行業的發展,有利于行業企業良性整合,推動行業向高i端化、多樣化、個性化、節能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市場化發展,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促進持續發展。
6月至今,噴水織機環保整治仍在繼續,這些常規產品在供應減少之后再遇大貿易商囤貨后,市場庫存所剩不多,個別產品目前依然處于一貨難求的狀態。據市場反饋,目前滌塔夫、仿1真絲的坯布價格較年初上漲了5-8毛/米,漲幅非常明顯。
各種“淡季不淡”的表現讓市場人士感到迷茫的同時,卻只能無奈接盤。而市場種種的表現與去年年末的情況似乎極其相似,后期市場又會否如年初那般,在暴漲之后上演暴跌呢?
▼年初滌綸長絲遭遇“滑鐵盧”
7月13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聚酯論壇”在上海召開,來自國內外聚酯產業、期1貨市場的人士匯聚上海。眾位在紡織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大佬們在會上分析了聚酯市場的“奇葩”行情。
滌綸長絲漲價下半年難持續?
中石化合纖處副處長張有定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聚酯論壇”上分析了聚酯市場的行情。他指出,近期聚酯市場出表現不凡,5月中旬國際原1油價格觸底反彈,二季度原料處于降庫存階段,聚酯行業產銷兩旺,聚酯企業開工率負荷接近90%,庫存處于低位。近期,企業效益明顯回升,多數產品加工空間明顯放大,企業利潤增加快。
談到當前聚酯市場的特征,張有定認為,生產表現出“一驚一乍”的特點,行情有“見風就是雨”的感覺,行情變化與大宗商品市場行情往往處于同頻共振。同時,市場受相關宏觀政策、庫存數據變化、國際市場形勢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比較明顯,影響聚酯市場行情的因素變得更加復雜,總體看行業內生動力不足,行情更多地靠一些事件來推動。從價格角度看,目前期1貨市場的定價權越來越大,期1貨市場是聚酯市場價格的集中反映,期1貨價格越來越影響PTA現貨市場價格,預計未來期1貨市場對行情的影響力還將加大。
張有定指出,今年六七月份的行情屬于淡季不淡,因為受環保因素影響,旺季的訂單提前,預計下半年的九十月份有可能出現旺季不旺,這種情況曾在今年三四月份出現過。整體看,下半年預計聚酯市場行情將仍以振蕩為主,原1油價格預計將在47美元/桶~52美元/桶區間波動。今年全年,預計聚酯市場行情或將出現前高后低的狀況,預計11月~12月聚酯行情不會太好。此外,瓶磚進口政策正在調整,值得企業關注。
從聚酯市場未來發展情況看,張有定預計,聚酯年需求增長率將處于4%~5%的較低水平。同時,滌綸也面臨粘膠、錦綸等其他纖維的替代。接下來,聚酯鏈利潤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聚酯市場的競爭正逐步發展為全產業鏈的競爭,大企業往上游拓展,如涉足芳烴業務,往下游看,大企業加快了收購步伐,完全產業鏈集團的競爭特征正在形成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PTA的老裝置將面臨被淘汰,能存活下來的PTA裝置基本將屬于百萬噸級別的。
3個月的PTA去庫存期告一段落?
會上,杭州勝春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智龍指出,PTA供需市場情況如果處于過剩狀態,每噸產品的加工費會處于450元下端,如果供求處于平衡狀態,每噸產品的加工費會處于550元~650元區間,如果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每噸產品的加工費會處于650元上方。
今年二季度以來,PTA行業持續去庫存,期1貨市場倉單不斷流出,對現貨市場價格形成一定支撐,基差走強,這種態勢一直持續到7月初。而隨著漢邦石化、珠海BP的裝置檢修結束,PTA現貨市場供應量加大,PTA行業去庫存告一段落。
徐智龍指出,近期,PTA期1貨價格堅挺和成本走低,導致PTA現貨加工費持續回升,現貨加工費從1低時的350元/噸回升到600多元/噸,甚至回升到1000元/噸。有人說1000多元的加工費過高,但是要結合前幾年的情況綜合考慮,因為過去幾年,PTA企業虧損較嚴重。如果以PTA行業的5年為觀察區間會發現,市場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時的利潤,需要補充產能過剩時企業的虧損。